切换城市

首页
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
孙学敏

孙学敏 暂无评分

职业素养 综合

讲师官网:http://sunxm.sougen.com.cn/

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
仅需5.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仅限聘请讲师授课

立即购买

孙学敏二维码
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
任意分享朋友圈

“隆中对”与战略思维

发布日期:2015-04-29浏览:1468

“隆中对”亦称“草庐对”,载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隆中期间首次会见刘备时纵论天下大势和统一国家根本大计的一席谈话,为中国古代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对现代领导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当时,曹操、袁绍、孙权、刘表、刘璋等各据一方,长期混战,特别是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欲挥师吞并江南。而刘备虽有匡扶汉室之雄心,但自起兵二十多年来,屡遭惨败,竟无立锥之地,寄居于刘表辖下的新野。为摆脱困难,进而统一天下,刘备亲至隆中,三顾茅庐,向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访贤问计。诸葛亮高屋建瓴,对形势进行了精辟而深刻的分析,提出了既高瞻远瞩而又切实可行的对策,成为刘备争夺天下的总方针。 诸葛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大视角,综合分析了刘备所处的大环境和他的优势与劣势。他认为刘备具有三大有利条件:天时——荆州之王刘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刘备可图之。地利——“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刘备取此战略要地,定能处于有利地位;“益州险塞,沃野千里”,也应用作进一步发展的基地。人和——刘备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而刘备所暂时依附的“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对刘备取其而代之极为有利。同时,刘备亦有三个不利因素: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政治优势;军事势力强大,“已拥百万之众”;而且他知人善任,谋略出众,“此诚不可与争锋。”其次,“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再次,刘备当时连根据地都没有,寄人篱下,只有兵力几千人,与曹操、孙权相比,兵弱势微,一时难以取胜。根据这种形势,诸葛亮权衡利弊,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方案:第一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作为根据地;同时“内修政理”,革新政治,积蓄力量;并“西和诸戎,南抚彝越”,搞好民族关系,以稳定后方;对外应“结好孙权”,孤立曹操,争取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第二步,一旦时机成熟,“天下有变”,则两路出兵,“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北定中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一深谋远虑、胆识越群而又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被刘备采纳后,不久即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而后来刘备之所以未能统一天下,乃由于关羽、刘备违背和破坏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联孙抗曹的根本大计。 “隆中对”之所以载誉后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宏观决策的典范,突出体现在诸葛亮具有杰出的战略思维能力。那么,当代各级领导者应该从中获得那些启示呢? 启示之一:战略思维的切入点是从大看小。大,就是系统,是全局;小是要素,是局部。从大看小就是要放眼整体,总揽全局,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处理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是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启示之二:战略思维的着眼点是从长看短。长就是未来,短就是当前。从长看短就是面向未来看现在,用长远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眼前和现实的问题,而不能鼠目寸光,就事论事。 启示之三:战略思维的着重点是正负兼顾。所谓正负兼顾,就是既要看到面临的有利条件、拥有的优势和决策带来的效益,又要看到面临的不利条件、劣势和决策后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如果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或只见其害不见其利,结果总是有跌不完的“跟头”、交不完的“学费”。 启示之四:战略思维的基本点是左右照应。所谓左右照应,就是既要考虑所要做的事情本身,又要考虑它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因此领导者只有善于多向思维,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做到统筹兼顾,才能真正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做出正确决策。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